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3篇
系统科学   5篇
丛书文集   2篇
教育与普及   2篇
现状及发展   5篇
研究方法   1篇
综合类   87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51.
通过对禽流感的易感动物、传染来源、传播途径、易感日龄等流行病学特点,对其的消毒药物与消毒方法的详细介绍,帮助人们正确认识禽流感并进行有效防治  相似文献   
52.
 探讨了流感病毒在KMB17细胞上培养的可行性.将3株不同型别的流感病毒(A/Wisconsin/67/2005H3N2,A/New Caledonia/20/1999 H1N1和B/Malaysia/2506/2004)分别接种于KMB17细胞上,在无血清的条件下于不同pH值和不同胰酶浓度的维持液中35℃培养72 h后收获病毒,测定血凝效价.实验结果表明,所用的3个毒株中的H3N2亚型毒株(A/Wisconsin/67/2005 H3N2)血凝效价明显高于另外的H1N1亚型(A/NewCaledonia/20/1999 H1N1)和B型(B/Malaysia/2506/2004)毒株.因此认为KMB17细胞可作为培养流感病毒的备选培养基质.  相似文献   
53.
高致病性禽流感是A型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禽类毁灭性疾病.从2004年1月27日我国公布首例确诊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以来,截止2004年2月4日,已出现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23例, 其中疑似18例,确诊5例;全国合计病禽56 417只,死亡49 236只,扑杀1 215 057只.H5N1亚型毒株除致鸡大量发病死亡外,还会使雉鸡科、鸭科、鸠鸽科和鹭科等野生鸟类致病.2005年5月4日, 在青海省刚察县泉吉乡年乃索麻村部分候鸟发生死亡,国家禽流感参考实验室5月18日从死鸟体内分离到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截止5月26日,仅青海省已有包括斑头雁、鱼鸥等在内的超过 1 000只候鸟死亡.自从2004年1月以来,全球因感染禽流感疫病,已造成了近百人死亡.研究结果表明,野生鸟类的迁徙,是造成疫病传播蔓延最主要的途径.西安市在2004年2月,对全市养殖的野生鸟类进行了禽流感疫苗接种,2005年的免疫工作即将展开,但目前在全国尚无野生鸟类疫苗接种注射剂量和方法的规范,已经接种过的野生鸟类是否具有禽流感抗体及产生抗体的效价还不清楚,更为严峻的是至今还没有可行的野生鸟类抗体水平检测的方法.所以,进行野生鸟类高致病性禽流感抗体水平检测方法课题研究,并为研究野生鸟类产生有效抗体的疫苗接种注射剂量,可为防控本病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4.
通过载体表达siRNAs抑制禽流感病毒复制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禽流感病毒是养禽业危害最严重的病原微生物之一。为探讨小干涉RNA(siRNA)对A型禽流感病毒复制的干扰作用,以H5亚型AIV PB2基因为靶序列,设计合成了4对编码siRNAs的DNA序列,将其克隆到psiRNA-hH1neo载体中,构建siRNAs表达载体,鉴定正确后将重组质粒转染MDCK细胞,采用G418筛选建立抗性细胞系,用血凝(HA)试验和real time RT-PCR试验检测抑制效果, 在细胞水平筛选出具有高效抑制AIV复制的2个靶位点PB2-1154、PB2-342、为AIV的基因功能研究,抗病毒药物的开发和转基因动物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5.
禽流感病毒三种检测方法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分别应用病毒分离鉴定、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间接免疫荧光(IFA)3种方法对病料组织中的禽流感病毒(AIV) 进行检测与比较研究。结果显示:经鸡胚尿囊腔接种分离到的病毒,通过用禽流感病毒H5、H9亚型单克隆抗体所进行的血凝(HA)和血凝抑制试验(HI),鉴定为AIV H5亚型毒株;应用RT-PCR技术直接对病料组织抽提的RNA样品进行检测,从病料组织能扩增出大小为229bp的AIV通用目的片段和大小为380bp的H5亚型特异性片段;取病料组织的过滤液接种狗肾上皮细胞(MDCK)单层,24h后用H5亚型AIV特异性的单克隆抗体进行间接免疫荧光试验,结果在细胞核、细胞质内观察到特异性的荧光。研究的结果表明,3种技术都可对病料样品中的AIV进行检测,而RT-PCR和IFA两种方法还可直接对病料样品中的病毒进行亚型的鉴定。相对而言,后两者具有更快速、更敏感、操作更简便的特点。  相似文献   
56.
In this study, recognition of 4 recombinant viral proteins (GST?NHA1) by the antibodies induced by multi?epitope vaccine was testified. Inhibitory activities of these antibodies were also investigated in vitro against four heterologous influenza A viruses (H3N2). Three epitope?specific antibodies purified by affinity chromatography could reduce the plaque formation. Interestingly, the three neutralizing antibodies in combination showed obvious enhancement of inhibitory activity, suggesting that the development of recombinant multi?epitope vaccine might be an effective way against viral mutation.  相似文献   
57.
野生鸟类是宝贵的自然资源,一方面由于其活动范围广,特别是候鸟还具有定期长距离迁飞的习性,既存在受禽流感病毒侵染致病的可能,也存在传播禽流感的潜在隐患。只有把病原生态学、流行病学、遗传学以及进化规律综合起来研究与宿主环境生态学之间的关系,才能更清楚的了解禽流感病毒的传播机制。另一方面由于自然因素以及人类不合理的开发利用活动的影响,使野生鸟类资源面临许多生态问题,并由此提出了相应的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58.
动物源性流感病毒与人流感流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9年4月.北美地区发生了人感染H1N1"猪流感"疫情,并且疫情呈现暴发漫延的态势.全世界关注的目光继1997年H5N1禽流感病毒感染人事件首次在中国香港发生,以及2003年以来包括15个国家和地区多起H5N1禽流感病毒感染人事件之后,再次聚焦到动物源性流感病毒上.是否动物流感病毒已经具备了引起人类疫情暴发的能力?是否新的一场大的人流感疫情就要暴发?为什么世界卫生组织又于4月30日为本次"猪流感"更名为"甲型H1N1流感"?对于流感暴发脚步的逼近我们是否做好了准备?本文对历史上人流感疫情暴发情况,动物流感病毒感染人事件的发生情况和流行病学特点,以及人流感疫情发生与动物流感病毒之间的关系等进行了总结与分析,以期更好地了解流感病毒在不同宿主之间的传播,为更加从容地面对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以及为疫情的预防和控制提供理论指导.为了能够准确反映这次流感的情况和国际对流感及流感病毒的统一命名法则,以及更加清晰并易于理解地表述清楚.我们建议将这次流感称作"北美流感"或"墨西哥流感".  相似文献   
59.
Subtypes of H1N1 influenza virus can be found in humans in North America, while they are also associated with the infection of swine.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genotypes of viral strains in human populations is important to understand the source and distribution of viral strains. Genomic and protein sequences of 10 isolates of the 2009 outbreak of influenza A (H1N1) virus in North America were obtained from GenBank database. To characterize the genotypes of these viruses, phylogenetic trees of genes PB2, PB1, PA, HA, NP, NA, NS and M were constructed by Phylip3.67 program and N-Linked glycosylation sites of HA, NA, PB2, NS1 and M2 proteins were analyzed online by NetNGlyc1.0 program. Phylogenetic analysis indicated that these isolates are virtually identical but may be recombinant viruses because their genomic fragments come from different viruses. The isolates also contain a characteristic lowly pathogenic amino acid motif at their HA cleavage sites (IPSIQSR↓GL), and an E residue at position 627 of the PB2 protein which shows its high affinity to humans. The homologous model of M proteins showed that the viruses had obtained the ability of anti-amantadine due to the mutation at the drug-sensitive site, while sequence analysis of NA proteins indicated that the viruses are still susceptible to the neuraminidase inhibitor drug (i.e. oseltamivir and zanamivir) because no mutations have been observed. Our results strongly suggested that the viruses responsible for the 2009 outbreaks of influenza A (H1N1) virus have the ability to cross species barriers to infect human and mammalian animals based on molecular analysis. These findings may further facilitate the therapy and prevention of possible transmission from North America to other countries.  相似文献   
60.
神经氨酸苷酶(NA)是流感病毒的一种主要表面糖蛋白,在病毒致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本文对以NA为药物靶点,设计的各种NA抑制剂作以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